論文怎么引用參考文獻 篇一
以“尾注”的方式插入一個參考文獻。將光標定位到需要插入參考文獻的位置,點擊“插入–引用–腳注和尾注”,在“腳注和尾注”對話框里選擇尾注,尾注位置為文檔結尾,編號格式選擇“數字1,2,3”,點擊“插入”后,會自動跳轉到文檔末尾,接著輸入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的格式請參考百度工具。有時插入的參考文獻是上面已經引用過的,這種情況下需要使用“交叉引用”。光標定位于插入位置,點擊“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在打開的“交叉引用”對話框中,“引用類型”選“尾注”,“引用內容”選“尾注編號(帶格式)”,選擇好引用需要的尾注,點擊“插入”完成。
當文章內容最終不再修改時,參考文獻也已經定型。默認的參考文獻格式并不一定合適,如中文論文引用參考文獻的數字編碼都是帶方括號的。
下面談談如果修改引用的格式:
添加方括號,點擊“編輯–替換”,在打開的對話框中輸入查找內容為尾注標記“^e”(若是腳注則為f),替換內容為“[^&]”,輸入內容不含引號,點擊“全部替換”即為所有尾注編號都添加上方括號。
這時,如果應用了“交叉引用”,它的編號并沒有添加方括號,還需要特別處理。一種就是手工添加,設置為上標。另一種就是替換,先按鍵盤上的Alt+F9,這時交叉引用那里變成了字符,打開“編輯”的“替換”,輸入查找內容為“^d NOTEREF”,替換內容為“[^&]”,以上輸入內容不含引號。
點擊“高級”按鈕后,并將光標置于替換文本框中,再點擊“格式”按鈕,在彈出菜單中選擇“樣式”,接著會打開“查找樣式”對話框,選擇“尾注引用”樣式,點擊“全部替換”,完成后關閉“查找和替換”對話框,按Alt+F9將交叉引用編號顯示為正常。
光標移到文檔末尾,參考文獻的上面有一條橫線,這是尾注分隔符,如果需要去除,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將文檔視圖切換為“普通視圖”,方法是“視圖–普通視圖”;
2、再點擊“視圖–腳注”,此時編輯界面分為兩個部分,下面的編輯框是尾注編輯框。
3、選擇尾注編輯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選擇“尾注分隔符”,出現一條橫線,選擇該橫線,刪除它,再選擇“尾注延續分隔符”,也會出現一條橫線(這是尾注分頁時會出現的很長的橫線),選擇該橫線,刪除它。關閉后,再按“視圖–頁面”切換回來。末尾的參考文獻前編號呈現的是上標的形式,需要修改為正常形式,選擇中它,按“Ctrl+Shift+=”(同時按這三個鍵),也可以點擊“格式,字體”,在“效果”里取消上標即可。
最后提醒一下,在已有“尾注”前再插入“尾注”時,后繼尾注編號是自動更新的,而“交叉引用”不是,按“ctrl+A”選擇所有內容后,按“F9”鍵就可以完成手動更新。
論文怎么引用參考文獻 篇二
用參考文獻時遇到的問題:論文寫完后,要想再插入參考文獻,則正文中的應用部分就要逐一修改,非常的不方便。論文要是比較長的話,也比較容易出錯。
解決辦法
1)。 光標移到要插入參考文獻的地方,菜單中“插入”—“引用”—“腳注和尾注”。
2)。 對話框中選擇“尾注”,所在位置建議選“文檔結尾”。編號格式中選阿拉伯數字。
3)。 確定后在該處就插入了一個上標“1”,而光標自動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個上標“1”,這就是輸入第一個參考文獻的地方。
4)。 將文章最后的上標“1”的格式改成需要的格式(記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將它刪掉重新輸入,否則參考文獻以后就是移動的位置,這個序號也不會變),再在它后面輸入所插入的參考文獻。
5)。 對著參考文獻前面的“1”雙擊,光標就回到了文章內容中插入參考文獻的地方,可以繼續寫文章了。
6)。 在下一個要插入參考文獻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會出現一個“2”(Word已經自動為你排序了),繼續輸入所要插入的參考文獻。
7)。 所有文獻都引用完后,你會發現在第一篇參考文獻前面一條短橫線(頁面視圖里才能看到),如果參考文獻跨頁了,在跨頁的地方還有一條長橫線,這些線無法選中,也無法刪除。這是尾注的標志,但一般科技論文格式中都不能有這樣的線,所以一定要把它們刪除。
8)。 切換到普通視圖,菜單中“視圖”——“腳注”,這時最下方出現了尾注的編輯欄。
9)。 在尾注右邊的下拉菜單中選擇“尾注分隔符”,這時那條短橫線出現了,選中它,刪除。
10)。 再在下拉菜單中選擇“尾注延續分隔符”,這是那條長橫線出現了,選中它,刪除。
11)。 切換回到頁面視圖,參考文獻插入已經完成了。這時,無論文章如何改動,參考文獻都會自動地排好序了。如果刪除了,后面的參考文獻也會自動消失,絕不出錯。
需要注意的問題(以下是自己的實戰總結):
1、 如果同一個參考文獻兩處被引用,只能在前一個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時都插入。這樣改動文章后,后插入的參考文獻的編號不會自動改動。
解決辦法:(1) 單擊要插入對注釋的引用的位置;
(2) 單擊“插入”菜單中的“交叉引用”命令;
(3) 在“引用類型”框中,單擊“腳注”或“尾注”;
(4) 在“引用哪一個腳注”或“引用哪一個尾注”框中,單擊要引用的注釋;
(5) 單擊“引用內容”框中的“腳注編號”或“尾注編號”選項;
(6) 單擊“插入”按鈕,然后單擊“關閉”按鈕。
最后要注意:Word 插入的新編號實際上是對原引用標記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刪除或移動了注釋,Word 將在打印文檔或選定交叉引用編號后按 F9 鍵時更新交叉引用編號。為此可以按“Ctrl+A”選擇所有內容后,按“F9”鍵就可以完成手動更新。
2、 參考文獻怎么對齊?
若不做任何設置,參考文獻為如下格式:
[1] Zhang, Y.M., Gu, Y., Chen, J.T., 2009. Boundary layer effect in BEM with high order geometry elements using transformation.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45(3), 227–247.
但我們要求參考文獻的格式應該為:
[1] Zhang, Y.M., Gu, Y., Chen, J.T., 2009. Boundary layer effect in BEM with high
order geometry elements using transformation.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45(3), 227–247.
解決辦法:利用Word中的“制表位”功能。
制表位是指光標處文字水平尺寸的’位置(一般為距離最左端的位置,默認情況下,按一次Tab鍵,將在文檔中插入一個制表符,其間隔為0.74厘米)。
因此我們可以把光標移到參考文獻第一個字符的位置前(Zhang前),按一次Tab健。為了使得除第一行以外的各行都于第一行位置相同,可以同樣在各行前按Tab健。要想設置制表符,可以在:格式段落制表符(左下角)修改制表符。
3、 不難發現在文檔結尾的注上面有一個橫線,這是尾注分隔符,去除辦法如下:
解決辦法:
(1) 將文檔視圖切換為“普通視圖”,方法是點擊屏幕左下角的第一個按鈕;
(2) 單擊菜單“視圖”“腳注”,在“尾注”下拉列表框里面選擇“尾注分隔符”,然后選中分隔符橫線,刪除它;
(3) 在“尾注”下拉列表框里面選擇“尾注延續分隔符”,刪除(當尾注出現跨頁的情況是會用到“延續分隔符”的);
(4) 再回到“頁面視圖”。
4、 給尾注中的參考文獻編號去除上標標志:
你會發現正文和尾注中參考文獻都是上標的形式,正文的上標是你想要的,但是尾注中不是你想要的。修改方式和譜圖word一樣,選中編號,按快捷鍵”Ctrl+Shift+=”即可。也可以選中,右擊,字體,效果中上標項的勾去掉。
5、 正文中有些引用的地方是類似下面的方式:“文獻[8-12]采用。.。方法”。
解決辦法:依次引用,如[8][9][10][11][12],再將中間的文字隱藏即可。
隱藏的方法:右鍵點擊并執行“字體”命令,在“字體”選項中,勾選“隱藏文字”復選框后單擊“確定”按鈕即可。
6、 怎么樣將文中和尾注編號加上方括號?
解決辦法:
(1) 用鼠標或者“Ctrl+Home”回到文檔的起始位置;
(2) 菜單“編輯”,“替換”或者直接用“Ctrl+H”打開“查找和替換”對話框;
(3) 在“查找內容”文本框里面輸入“^e”(若是腳注時為f),在“替換為”文本框中輸入“[^&]”(尾注、腳注都是它,當然也可),然后點擊“全部替換”效果如下:(一定要區分中英文全半角,另外建議最好都引用完成之后再加方括號,否則會出現一層層方括號)。
7、 文中和尾注的標號都已經加上了方括號,但是交叉引用部分還沒有加上。
對交叉引用的序號進行處理:
解決辦法:
(1) 菜單“工具”,“選項”,“視圖”選項卡,在“顯示”部分點選“域代碼”,或者直接使用快捷鍵“Alt F9”顯示域代碼,可以看見交叉引用的部分已經變成了代碼;
(2) 菜單“編輯”,“替換”或者直接用“Ctrl+H”打開“查找和替換”對話框;
(3) 在“查找內容”文本框里面輸入“^d NOTEREF”,在“替換為”文本框中輸入“[^&]”并將光標置于該文本框中,然后點擊“高級”按鈕,再點擊“格式”按鈕,在彈出菜單中選擇“樣式”,接著會打開“查找樣式”對話框,選擇“尾注引用”樣式;
(用后需取消才能再次用)。
本文由用戶liao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zibokaizhi.cn/2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