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長制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報告 篇一
一、河長制工作開展基本情況
(一)強化領導。成立了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和河長制辦公室,成立了以黨委書記、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黨委其余班子成員為成員的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黨委書記及鎮長任總河長,河長制辦公室主任由分管領導兼任,辦公室配備具體工作人員,明確了一把手負總責、親自抓的工作格局,河長制工作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處理,確保各項任務責任到人,層層壓實了責任,建立了強有力的組織結構體系。
(二)強化宣傳。年內召開河長制工作會議12次。制作了河道溝渠、坑塘湖庫公示牌23個,防汛重點點位公示牌6個,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利用廣播、一封信、微信群等渠道廣泛宣傳河長制工作,年內12個園區共廣播宣傳3000余次,在禁漁期發放《禁漁通知》1200份,年內共制作了宣傳標語326幅。在禁漁期間,在禁漁區張貼標語、懸掛橫幅和設立公示牌52個。
(三)建立了鎮、村兩級河長體系。根據上級安排,結合我鎮實際,總河長由黨委書記和鎮長擔任,鎮級河長由分管領導擔任,村級河長由各村支部書記擔任并配備巡查責任人,同時明確“河段長”工作職責,認真開展巡河工作,建立巡查日志和巡查制度,全面地掌握所管轄河道周邊的動態,加強日常巡查,并就發現的問題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
(四)制定、印發了河長制工作方案及工作制度。貫徹落實《州河灣鎮鎮河長制管理工作實施方案》,鎮河長制工作督辦制度、河長制聯席會議制度、河長制河道投訴舉報受理制度、河長制信息公開和通報制度、河長制責任追究制度、河道、河長考核與獎懲制度、河道河長例會報告制度、河道巡查督查制度等制度均全面建立。編制了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一河一檔資料已基本完善。
(五)加大對鎮、村兩級河長的業務培訓。為了更好的完成好河長制工作,鎮政府以及鎮河長制辦公室對涉河村的河長、巡查員進行了系統的工作業務培訓,并且堅持召開工作例會,通報工作開展情況,安排布置河長制工作,增強鎮村兩級干部對河長制工作的熟悉程度,進一步擴寬工作視野,做好做實河長制工作。
(六)開展河道巡查。鎮、村兩級各自按職責要求開展河道巡查,并抓好問題整改落實工作,編制了轄區河流“一河一策”檔案,完善工作臺帳和巡查記錄,對發現的問題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及時處理。
(七)積極開展了河道入河排污口污染源普查。詳細摸清轄區各條河流污染源發生地址、污染類型,理清并形成了問題清單。針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分解明確河段長的責任,形成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結合實際,形成了河庫管理“四張清單”。
(八)強力整治河庫突出問題。1、集中開展了環湖環境整治工作。下大力氣清理“四亂”,維護好庫區生態環境。強化日常巡河檢查,汛期堅持了24小時輪流值班,及時通報信息,確保了汛期安全。2、強化護岸工作。各村河長以及岸線防護員沿河岸撿拾垃圾、雜物,開展了“清河、護岸、凈水、保潔”四項行動。營造了水清、岸綠的水生態環境。
二、下一步工作思考
一是繼續加強宣傳教育,努力提升河長制工作氛圍。加強對治水護河工作的宣傳,著力提高沿河居民的意識,努力引導群眾關心、支持、參與、監督“河長制”為此項工作創造的良好氛圍。
二是堅持落實河長制,強化長效機制。我鎮將以強化落實河長制為切入口,實現河長制工作的常態化和長效性。定時組織日常巡查,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定期組織聯合整治,水岸齊抓、標本兼治、治管并舉,同時根據日常巡查中發現的急需解決的問題,不定期開展專項整治。
鄉鎮河長制工作總結 篇二
自我縣啟動河長制工作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領導下,在縣級河長制辦公室的指導下,我鎮積極響應,及時開展河長制各項工作,為確保我鎮實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河湖庫管理保護目標而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將我鎮2017年河長制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高度重視,工作部署到位
自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我鎮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十分重視河長制工作。一是及時召開全鎮河長制工作部署會、推進會等會議,及時傳達上級部門河長制的相關工作文件和工作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積極部署各項工作。二是結合實際出臺一系列方案和工作制度,如及時出臺《關于印發–鎮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長發〔2017〕57號)、《關于成立–鎮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長發〔2017〕58號)、《關于印發–鎮河長制相關工作制度的通知》(長發〔2017〕62號)等文件,確保指導工作全面到位。三是成立河長制辦公室,確保河長制工作有辦公場地,有工作人員。
二、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是加強河長制工作宣傳。在–街和各村人流聚集地顯眼處張貼宣傳板報,讓群眾了解河長制工作的意義及要求,努力讓河長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二是我鎮及時組織工作人員全面對全鎮大小河流進行全面摸底,掌握一手資料,經核實,我鎮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條,50平方公里以下的75條。目前已根據實際情況對每條河流設立鎮級河長和村級河長,保證了每條河流都有人巡查和管理,發現問題及時得到解決。三是制定巡河制度,要求鎮級河長每個月必須巡查河流不少于4次,每旬不少于1次,并做好巡河記錄。四是設立河長公示牌。在河邊顯眼處放置河長公示牌,標明縣級河長、鎮級河長和村級河長,寫明河長職責,公示河長聯系電話,自覺接受社會各界人士監督。五是我鎮結合美麗鎮村工作聯合開展河道清潔,努力做到河水清潔流暢、河岸綠樹成蔭。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鎮河長制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如河長制辦公室沒有專門工作人員,目前由水利站工作人員兼顧河長制日常工作,又兼顧駐村工作扶貧工作等,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工作量大,工作人員少的問題突出。二是沒有專項工作經費,河長制工作雖然熱烈開展,但相關工作經費一直欠缺,一定程度阻礙了河長制工作的開展。三是群眾環保觀念淡薄。群眾在生活中還存在小垃圾亂丟亂扔、生活污水往河流排放、農藥化肥放農作物管理不慎流入河道等現象。
四、工作計劃
20–年河長制工作,我們將主要做好以下方面:一是加大河長制宣傳力度,讓群眾充分參與河長制工作,共同維護自己的生活環境。二是加強培訓,特別是加強對鎮級河長、村級河長和村干部的培訓,確保河長各項工作制度執行到位,避免流于形式。三是加大巡河力度,確保每條河流有人正常巡河、正常管理。四是做好汛期期間的河道疏通和垃圾清理工作。努力實現水更清、河更暢、岸更綠、景更美的宜居環境。
河長制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報告 篇三
按照會議安排,現就我區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相關情況向各位領導進行匯報,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河流基本情況
我區地域廣闊,所轄8個蘇木鎮、街道共分布有大小河流(山溝)16條,分別為黃河、昆都侖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梅力更溝、烏蘭不浪溝、大壩溝、哈德門溝、門道溝、東柏樹溝、西柏樹溝、胡魯斯太溝、阿貴溝、花溝、白石頭溝、虎奔漢溝,其中黃河、昆都侖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哈德門溝為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全區除黃河外,其余15條河流(山溝)均發源于大青山(烏拉山),為季節性河流,每逢汛期,洪水峰量集中、歷時短、含沙量大,同時因各條河流發源地均屬山區,植被相對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故河道自然條件較差。
二、工作開展情況
在市委、市政府作出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部署后,我區高度重視,迅速貫徹落實,于2017年9月底制定印發《九原區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并舉全系統之力推行河長制,取得了明顯成效,基本實現了全面建立河長制的各項目標。
(一)加強組織領導,構建工作體系。按照自治區、包頭市工作方案要求,我區總河長、副總河長分別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區河長制辦公室設在水務局,辦公室主任由水務局局長擔任,常務副主任由水務局1名副局長擔任,主持區河長制辦公室日常工作;環保分局1名副局長擔任區河長制辦公室副主任;河長制各成員單位分別明確1名股級干部作為區河長制辦公室組成人員;水務局內設機構新增河湖股,承擔河長制具體工作。根據河流(山溝)分布位置,及其對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綜合影響程度,我區確定黃河、昆都侖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梅力更溝、哈德門溝6條河流(山溝)為區級河流(其中黃河、昆都侖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亦為市級河流),由區級領導擔任河長,全區共設區級河長5名;全區16條河流(山溝)共分26條(段)為蘇木鎮(街道)級河流,由蘇木鎮(街道)級領導擔任河長,全區共設蘇木鎮(街道)級河長38名,切實做到了“每一條河都有一個河長”。
(二)嚴格落實責任,健全推進機制。在參照包頭市河長制成員單位職責分工的基礎上,我區結合實際,增加了環境衛生管理局的職能,同時,明確了區委組織部、宣傳部以及區發改局、環保分局等19個單位為區河長制成員單位。總河長、副總河長領導全區河長制工作,承擔總督導、總調度職責;區級河長指導、協調所轄河道保護管理工作,督導下級河長和各成員單位履行職責;區河長制辦公室具體負責河長制工作的組織協調、調度督導、檢查考核工作;蘇木鎮(街道)級河長牽頭推進河道突出問題整治、水污染綜合防治、河道巡查保潔、河道生態修復和河道保護管理,協調解決實際問題;河長制各成員單位協助河長履行指導、協調和監督職能,負責河道治理具體工作的落實,真正建立起了責任分解到位、責任主體到位、責任目標到位的河長制工作責任體系。
(三)夯實基礎工作,促進規范管理。制度建設不斷加強,我區及時研究制定了全區河長制督察制度、會議制度、考核問責與激勵制度、信息報送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等8項制度,并于2017年10月份陸續出臺,使得全區河長制工作逐步規范化、常態化。宣傳力度持續增大,按照《河長公示牌規范設置指導意見》要求,我區共設市級公示牌4塊、區級公示牌2塊、蘇木鎮(街道)級公示牌11塊,并將區級河長、蘇木鎮(街道)級河長名單于2017年12月1日在區政府門戶網站予以公布;同時,印制發放河長制宣傳材料500冊,增加了社會公眾對河長制工作的認知度、參與度。考核評估有效開展,2017年11月21日至24日,區河長制辦公室督查考核組對全區8個蘇木鎮、街道的河長制工作進行了督導、驗收,全區各蘇木鎮、街道河長制工作均能夠按要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此外,我區按要求完成了全區16條河流(山溝)河湖名錄的編制,并于2017年12月15日與內蒙古清泉水務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一河一策”方案編制合同,現12條河流的“一河一策”方案已開始編制。
(四)堅持問題導向,抓好專項整治。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我區各級河長通過認河、巡河、護河、治河等方式走馬上任,截至目前,區、鎮兩級河長共計巡河39次,做到了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交辦問題、第一時間處置問題。為加強山溝防洪能力,我區在防汛期間對昆都侖河、梅力更溝、哈德門溝、烏蘭不浪溝進行了河道清淤疏浚;為有效保護河道,我區組織國土、執法、公安等部門對全區34家采砂、采礦場進行了集中清理取締;為全面保護水資源,我區加大對水事違法案件查處打擊力度,對3起情節較重的案件提請人民法院進行了行政裁定。2017年度水污染綜合治理工作考核資料顯示,我區地下水、地表水全部達標,哈德門入黃口、昆都侖河入黃口排放全部達標。此外,我區境內二道沙河、四道沙河已列入包頭市水生態提升綜合利用項目實施范圍,綜合治理成效顯著;黃河九原段二期防洪工程主體已基本完工,黃河防凌防汛能力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三、今后工作思路
一是針對河長制工作知曉率不夠高的問題,將通過主流媒體繼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廣大干部職工和人民群眾對河長制工作的支持力度。二是針對各部門協調聯動機制不夠強的問題,將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進一步細化責任分工,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三是針對專業技術力量比較薄弱的問題,將進一步加強工作隊伍建設,并抓緊開展“一河一策”的編制工作,為加強河流(山溝)管理和保護提供切實可行的分類指導意見。四是繼續組織開展巡河工作,全面掌握河流(山溝)的基本狀況及治理方向,并采取相應措施加強河流(山溝)的管理與保護,確保河長制工作取得實效。
總之,我區將高度重視此次評估核查所反饋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查漏補缺,加大整改完善力度,努力把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做得更全面、更扎實。
鄉鎮河長制工作總結 篇四
一 、基本情況
我鎮范圍內共有一條市級河流、七條鎮級河流。其中市級河流郁江又稱后江河,在我鎮范圍內全長約12km。上游接湖北省利川市文斗鄉長順村,下游接石榴鄉、聯合鄉。流經連湖鎮7個村、社區。河流經過我鎮場鎮范圍,是我鎮唯一一條市級河流。七條鎮級河流分布在七個村社區,均為溪溝,最終匯入到郁江。
二、落實情況及取得的成效
(一)強化組織領導,構建工作推進體系。按照“建立管理機構、明確工作目標、落實管理責任、嚴格管理考核”的要求,全面建立了區域與流域相結合的以鎮、村二級“河長”為主的“河長制”工作體系,成立了以書記、鎮長為總河長,各副職領導為鎮級河長,各村支部書記為村河長的組織體系,下設鎮河長辦處理日常工作。
(二)嚴格落實責任,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先后研究下發了《連湖鎮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實施方案》、《連湖鎮“河長制”工作考核辦法》、《連湖鎮河長制工作制度》、《連湖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等一批規范性文件。完成了一河一檔、一河一策的編制。對各級河長、各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和主要任務進行了細化、明確。確立了由河長牽頭召集河長制工作相關部門,協調解決 河流保護重點難點問題,加強河流保護管理工作的溝通與協調,定期發布工作信息,通報典型事例,對河流保護管理重要事項進行督辦。針對溪溝治理,我鎮增加了公益性崗位、生態保潔員數量,對其負責區域進行劃片,各自負責所轄區域溪溝環境衛生,確保管護無死角,嚴格落實責任,實行長效考核制度。
(三)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工作推進氛圍。結合“世界水日”、“環保宣傳日”,充分利用標語、傳單、宣傳欄、宣傳車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河長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開展了“綠化大地、保護郁江”植樹造林、烏江流域清潔行動、清四亂專項行動、長江經濟帶河流固體廢物排查專項行動等一系列活動,大力宣傳了–市河長制一號令,切實增強群眾環保意識,激發廣大群眾參與水環境保護和積極性和責任感,為河長制工作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完成了郁江七個村、社區河長制公示牌的安裝驗收工作,讓河長接受社會監督。
(四)加大執法監管,抓牢工作推進手段。加強各級河長巡河力度,明確要求鎮級河長每月不少于一次巡河,村級河長每周不少于一次巡河。共查處關閉了樂地社區、多家村兩家非法采砂場,有效禁止了河道采砂行為,搬遷關閉了一家郁江沿岸養殖場,防止了養殖污水進入郁江。有力地推動了我鎮郁江河道健康發展,維護了我鎮正常水事秩序及水生態環境。針對–市河長制審計反饋問題,完成了黔石高速連湖隧道渣場、路基渣場的擋墻、排水渠道整改以及多家村榨房溝堆積在郁江河岸的渣土進行清理。
三、發現的新問題與下一步工作重點
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我鎮河長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新問題。1、黔石高速連湖隧道渣場、路基渣場完成整改銷號后,在多次暴雨等極端天氣的影響下,連湖隧道渣場渠道修建長度不夠,暴雨沖刷下將原有道路沖毀,路基渣場排水渠被沖毀,導致又有部分渣土被沖積到郁江河岸,我鎮已下達整改通知書,要求黔石高速中鐵二十局四公司進行整改2、連湖鎮二環路修建因入口處需經郁江支流白水溝,施工單位將大量棄土堆積在河溝中,未及時處理,已多次上報主要領導,要求施工單位盡快完成工程建設,保證河道暢通3、連湖鎮場鎮污水管網不足,由于近幾年場鎮發展較快,場鎮闊容,但污水管網未及時跟上,導致部分污水未得到及時處理,我鎮已積極申報項目,抓緊污水管網項目早日完工。
下一步,我們將按上級的要求,明確目標、攻堅克難,狠抓落實,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河長制”工作
一是繼續督促中鐵二十局四公司完成渣場整改,防止惡劣天氣等影響再次出現排水渠道損毀,渣土入河的問題。
二是建設增加污水管網覆蓋,將實現雨污分流,加強場鎮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杜絕場鎮生活污水排入郁江。
三是督促二環路施工單位完成白水溝渣土侵占河道的整改,保證河道通暢。
四是加大各級河長巡河力度,做到一有河道事件發生就能夠迅速處理。
鄉鎮河長制工作總結 篇五
自2017年以來,按照“河首席系統”的部署和要求中央政府、城市和縣城,結合我們鎮的范圍內的實際情況,我們已經全面提升我們鎮上河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管理,有效地實現了“河首席系統”工作。現將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的相關工作匯報如下:
1、基本信息
我們鎮有一條市級河流和七條市級河流。于江,也叫后江,在我們鎮大約12公里長。上游與湖北省利川市文斗鄉長順村相連,下游與石榴鄉、廉河鄉相連。它流經蓮湖鎮的7個村莊和社區。這條河穿過這個鎮,這是我們鎮唯一的一條市政河。7條鎮一級的河流分布在7個鄉村社區,這些社區都是溝渠,最后流入渝江。
兩個。實現和成就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晉升制度。按照“建立管理機構、明確工作目標、落實管理職責、嚴格管理考核”的要求,建立了以“河長”為主體、區域與流域相結合的城鄉一級“河長制度”。建立了以書記、鄉長為首長,副鄉長為鄉長,村長、河長為支部書記的組織制度,下設鎮河長辦公室,處理日常工作。
(二)嚴格履行職責,完善工作激勵機制。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已經先后研究并發表,包括Lianhu城鎮的實施計劃的全面實施“河首席系統”,Lianhu城鎮的評價方法的“河首席系統”,Lianhu鎮河首席系統的工作系統,和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計劃Lianhu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區的城鎮。我們已經完成了“一文件一條河,一政策一條河”的編制工作。各級河長和有關部門的職責和主要任務是明確的、詳細的。建立,河流主要應當帶頭召集有關部門河首席系統,協調和解決河流保護的關鍵和困難的問題,加強溝通與協調河流保護的管理,定期發布工作信息,報告典型案例,并監督河保護管理的重要問題。針對西溝的管理,我鎮增加了公益性崗位和生態清潔崗位的數量,并對其負責區域進行了劃分。每個人都要對西溝的環境衛生負責,確保管理和保護沒有死角,嚴格落實責任,實行長期考核制度。
(3)加強宣傳指導,營造工作宣傳氛圍。結合“世界水日”和“環境保護宣傳日”,充分利用標語、宣傳單、廣告牌、宣傳車等形式,大力宣傳水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如“綠化土地和保護Yujiang”,造林、烏江流域清潔,特別行動四個混亂的清朝,特殊行動的調查河流固體廢物在長江經濟帶,等等,與第一市河首席系統大力宣傳,以有效地提高群眾的環保意識,激發群眾參與水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責任感,營造河長制工作良好的輿論氛圍。完成了榆江7個村、社區河長制作廣告牌的安裝驗收,使河長接受社會監督。
(四)加強執法監督,強化工作促進手段。加強各級河長沿河巡視工作,明確要求鎮級河長每月至少巡視一次,村級河長每周至少巡視一次。查封樂地社區和個別村莊兩個非法采砂場,有效禁止河道采砂,搬遷關閉養殖場
河長制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報告 篇六
推行“河長制”,是保護水環境、改善水生態的重要舉措;是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重要指示的具體行動。我縣“河長制”工作自去年11月開啟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縣“總河長”、“副總河長”的直接指揮調度下,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成效初步顯現。
一、河湖情況
我縣列入縣級“河長制”管理的主要河流共4條,分別是珠溪河、萬年河、大源河、樂安河;重點中小河流共21條;列入縣級“庫長制”管理的中型水庫3座,分別是大港橋水庫、群英水庫、張家山水庫;小一型水庫33座,小二型水庫186座,山塘水庫852座。以上河流、水庫構成我縣縣級實施“河長制”、“庫長制”工作的河湖管理體系。
二、工作進展
(一)主要工作
2015年11月2日《江西省實施“河長制”工作方案》印發后,我縣及時部署,全面動員,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1、出臺方案。2016年1月30日,縣委、縣政府印發《萬年縣實施“河長制”、“庫長制”工作方案(萬辦發〔2016〕2號)。《萬年縣2016年“河長制”、“庫長制”工作要點》和縣級“河長制”、“庫長制”相關工作制度(討論稿)也印發提請本次會議審議。
2、成立機構。根據市里的統一部署,我縣由縣委書記擔任縣級“總河長”、“總庫長”,縣長擔任縣級“副總河長”、“副總庫長”。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領導擔任縣河長、庫長,河流所經地和水庫屬地鄉鎮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鄉河長、庫長。村委會領導擔任村河長、庫長。明確了28個縣級責任單位主要領導為主要責任人,并分別確定了責任單位1名科級領導干部為具體責任人和1名股級干部為聯絡人。成立了萬年縣“河長制”、“庫長制”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水務局,辦公室主任由水務局局長張曉文擔任,各責任單位聯絡人為組成人員。
3、公示名單。2016年1月30日,縣委、縣政府印發了萬年縣“河長”、“庫長”名單,并于3月底在政府網上進行了公示。
4、啟動試點。確定了陳營鎮為今年“河長制”工作試點鄉鎮,確定珠溪河(上坊鄉公路橋至永樂鐵路橋段)為今年“河長制”工作試點河流。我縣河長制、庫長制辦公室已按要求編制水質不達標河流實施達標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并上報上饒市河長制辦公室。省河長辦對水質不達標河湖治理的要求是,今年3月底前要在網站公布試點河流覆蓋到村的“河長”名單,制作并設立河段長責任公示牌,建立并實施巡查制度,全面開展轄區內河湖專項治理,明確各級河長和河湖巡查員、專管員、保潔員。縣、鄉、村三級“河長”都要戴“紅袖章”履責,開展巡河、管河、治河工作。
(二)主要做法
1、迅速行動。省級、市級“河長制”方案出臺后,我縣積極響應,迅速出臺了縣級實施“河長制”“庫長制”工作方案,并在政府網上公告了縣級“河長”、“庫長”名單。
2、拓展內容。省級“河長制”方案未將水庫納入“河長制”實施范圍,市級“河長制”方案未將小(一)、(二)型、山塘水庫納入“河長制”實施范圍。我縣在制定方案時,考慮到水庫水資源是我縣、鄉、村主要飲用水源地,為保護好水庫水質,我縣將所有水庫均納入“河長制”工作內容,實行縣域水域管理全覆蓋,并形成“庫長制”,明確每座水庫單獨設立“庫長”。3座中型水庫由縣級負責,各設一名縣庫長、庫長,分別由縣政府主要領導和水庫工程管理局局長擔任;33座小一型水庫設“縣庫長”、“鄉庫長”,由縣、鄉(鎮)分級負責;186座小二型水庫設“鄉庫長”,由各鄉鎮負責;同時,我縣852座山塘水庫也納入了“庫長制”管理體系,設“村庫長”,由各村委會負責。
3、有效對接。一是時間節點同步。市里要求到2015年底建立縣級以上“河長制”組織體系,到2016年底,4條主要河流及重點中小河流和全縣大小水庫全面實施“河長制”。目前,縣“河長制”、“庫長制”組織體系已建立,要求今年鄉、村兩級組織體系建立,并啟動工作。二是量化指標一致。全省河湖水域面積保有率為7.7%,我縣為6.5%;其余4個指標,分別是河、庫自然岸線保有率90%,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92%,地表水達標率80%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與我縣水資源管理工作目標相一致。
4、夯實基礎。一是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2015年,我縣在大源鎮開展水生態文明鄉鎮試點,在龍港、越溪等相關村開展了水生態文明村試點,為“河長制”積累了工作經驗;二是推進河湖劃界確權調查工作。完成了我縣7條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8處國有水利工程的劃界確權調查摸底工作,編制上報了劃界確權實施方案。
三、存在問題
一是客觀上:當前影響我縣水環境的主要因素有四個方面:①工業點源污染;②農業面源污染;③畜禽養殖污染;④生活污水污染。治理難度的主要是農業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
二是主觀上:由于“河長制”工作目前尚處在前期準備階段,有些地方對這項工作了解不多,認識不深,各鄉鎮均未出臺工作方案,各地巡河、曬河、管河、治河工作還沒有實質性啟動;各鄉鎮“河長制”辦公室機構尚未建立,巡查員、專管員、保潔員等專職工作人員還未落實。
四、下步工作建議
圍繞省市工作要點,緊盯考核目標,立足工作實際,下一步我縣河長制工作要牢牢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各鄉鎮和職能部門要利用輿論媒體,加大“河庫長”制工作宣傳,盡快形成全民參與、部門聯治、社會共治的河庫水資源保護治理的社會氛圍和工作機制。
2、明確職責,迅速行動。河長制實質上就是行政首長負責制,河長是河庫保護管理和治理的責任主體和直接責任人,要切實做到情況明、責任清、心中有數。更要做到措施實、督查嚴、手中有術。今天會議結束后,各位縣鄉河長要迅速分鄉鎮、分河段召開河長會議,落實鄉鎮組織體系及實施方案,并明確河流水庫巡查員、保潔員、專管員,制作并設立責任公示牌,深入開展河湖保護工作。各相關部門要圍繞工作職責,拿出工作方案,做到履職到位。珠溪河陳營段為縣級試點河段,縣河長及陳營鎮政府要迅速行動,調查摸底,拿出方案,落實責任。其它鄉鎮也要結合實際,在本行政區域確定試點河湖,以點帶面,以面保點,全面推進。
3、繼續加大河流湖庫工程治理力度。在十二五中小河流治理的基礎上,繼續延伸河流治理長度,固護岸線、河道疏浚,對新進規劃的水庫、山塘加大除險加固力度,確保工程安全。
4、加強能力建設。7月底前,各鄉、村建立起“河長制”,實現全覆蓋。在進一步充實縣河長辦工作力量的同時,鄉級河長辦專職人員、辦公場所和工作經費要做到三到位;加快開發全縣“河長制”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借助“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豐富管理手段,優化工作流程;開展河湖水質水量水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加強河湖跨縣鄉斷面水質監測,建立水質惡化倒查、污染來源追溯機制;加快推進全縣河湖岸線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基礎數據、涉河工程、水域岸線管理、水質監測等信息化、數字化;探索建立河湖保護管理聯合執法機制。
5、突出專項整治。近年來,我縣把水環境整治作為“十大整治”的一項重點內容,取得了初步的整治成果。結合河長制工作,建議繼續深入開展污染源排查,建立河湖范圍內工業點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養殖點污染、生活用水污染臺帳,繪制水系和污染源分布圖,做到有的放矢,實行掛圖作戰、定點清除,堅持標本兼治、深入開展“亂占亂建、亂圍亂堵、亂采亂挖、亂倒亂排”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結合市委政府統一安排,繼續推進相關整治活動:由環保部門牽頭,各相關鄉鎮為責任主體,開展水污染綜合整治行動,分別是加強工礦企業及工業聚集區水污染防治,強化城鎮生活污水治理,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控制,推進農業化學肥料、農藥零增長治理和加大農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整治。由水利部門牽頭,開展侵占河湖水域及岸線專項整治、開展非法采砂專項整治、開展非法設置入河湖排污口專項整治。由農業、水產部門牽頭,開展水庫養殖、漁業資源保護專項整治。三個牽頭部門要結合實際,圍繞河湖生態保護目標,拿出相關整治方案,經縣河長制領導小組研究后認真推進。各相關部門要履行職責、密切配合;各鄉鎮要嚴格落實屬地管理原則,主動擔責,認真負責抓好本轄區整治工作。
五、已遞交政府常務會研究的事項
①落實好“河長制”辦公室相關事項。
市里已明確規定“河長制”是常設機構,確定了三人固定在“河長辦”工作。同時,市財政安排20萬元工作經費。為此,根據市里的做法,建議由縣編辦牽頭,落實縣河長辦機構,明確1名縣河長辦副科級的專職副主任。考慮到向有關部門抽調人員集中到縣河長辦辦公或直接向縣河長辦增編增人的困難,建議通過解決縣水務局機關目前有編缺員問題,從中挑選3-5名工作人員到“河長制”辦公室工作,并每年解決工作經費20萬元和相應專項經費(重點保障水質水量監測、規劃編制、信息平臺建設、河流水庫劃界確權、突出問題整治及技術服務等)。同時,請縣政府辦核發《萬年縣“河長制”、“庫長制”工作簡報》政務刊號,便于“河長制”、“庫長制”日常工作信息動態暢通。建議開通全縣“河長制”、“庫長制”熱線電話,專門受理全縣河、庫違法行為投訴及河庫管理舉報。
②落實好鄉鎮層面工作推進。
今年是“河長制”全面實施的第一年,由于“河長制”工作目前尚處在前期準備階段,鄉鎮、村對這項工作了解不多,認識不深,各鄉鎮均未出臺工作方案,各地巡河、曬河、管河、治河工作還沒有實質性啟動;各鄉鎮“河長制”辦公室機構尚未建立,巡查員、專管員、保潔員等專職工作人員還未落實。為此,需明確河流水庫巡查員、保潔員、專管員,并由縣鄉財政落實工作經費(根據靖安縣做法,河流2至3公里設一名保潔員,報酬在600-900元)。同時,全面落實鄉、村“河長制”、“庫長制”組織體系建設,按照縣“河長制”“庫長制”工作方案深入開展河湖保護工作。
河長制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報告 篇七
為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省委“263”專項行動精神,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更好地管理和保護全鎮河道,建立長效管護機制,維護河道健康。根據中央、省、市、區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決策部署,從2020年2月起,我鎮緊緊圍繞“1188”總目標,縱深高壓開展“263”專項行動,切實落實各項治理措施,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治理好水環境、維護好水生態,落實好河長制。現將我鎮河長制工作推進情況匯報如下:
一、組建工作機構,落實工作責任。
1、強化組織領導。編制印發了《西團鎮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成立了西團鎮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任第一副組長,鎮三套班子成員任副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河長制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水利站,抽調相關人員集中駐點辦公,承擔全鎮河長制日常事務工作。
2、明確主體責任。全鎮10條區級河道、15條鎮級河道、43條村級河道全面建成三級河長體系。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總河長,區級河道由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河段長,鎮級河道由鎮三套班子領導任河長,村級河道由村兩委會組成人員擔任河長,西團派出所長任河道警長。
3、加強巡查督辦。明確了河長巡查制度,鎮級河長每旬查、村級河長每周查,印制了《河長工作日志》并下發到各級河長手中,督促各級河長按時巡查河道,做好巡查記錄,并將巡查結果及時上報鎮河長制辦公室,對巡查中發現以及群眾舉報的問題,通過“河長制工作聯系單”,實行交辦、督辦、查辦,確保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回音。
二、完善制度建設,強化督查考核。
1、河道公示全面覆蓋。全鎮68條區、鎮、村級河道在顯著位置安裝河長制公示牌,公示牌上標明河道長度,起止位置,河長、河段長、警長姓名,河長職責,管理目標,舉報電話。
2、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完善了河長制各項配套制度及工作細則,印發了《西團鎮河長制考核管理辦法》,為進一步搞好河長制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措施和保證,促進了河長制工作的程序化、規范化。
3、考核獎懲動真碰硬。鎮河長辦堅持開展每旬一巡查、每月一考核、每季一匯總,對每季度考核考核前五名的村進行獎勵,并將全年考核結果與年終村組干部工資報酬掛鉤。
三、強勢推進工作,確保水質達標。
1、推進農村河道生態治理,落實長效管護。2019年度我鎮農村河道生態治理工程共疏浚大溝1條,中溝3條,長11.92公里,總土方14.36萬方,另提檔升級河道4條。截止目前土方工程均已完工,植樹、種草正在穩步推進。結合“森林村莊”建設要求,以提升農村水環境質量為目標,采取分區治理、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因地制宜打造眾心北排堿河等農村河道生態治理特色亮點工程。加強保潔隊伍建設,按照“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要求,繼續加大組織力度,制定詳細合理的考核辦法,嚴格考核,落實各方責任,做到獎罰分明。
2、推進污水管網建設,確保“十必接”到位。西團鎮2020-2018年度新建、疏通主管網4.5公里(三號路與山海大道交叉處,向南至西團泵站,由西團泵站沿新建路向東,經過文化站、西團大橋等沿線);新建、疏通支管網約3.5公里(萬家富小區,磚瓦廠,垃圾壓縮站等沿線);共計約8公里。2018年新建三號路與山海大道交叉處,向西至高速服務區污水管網,共計3.35公里。鎮區內描花村、西靈村、九一村建有村莊微動力設施,運行正常。2019年計劃在工業園區新增4Km污水管網,改造原大龍集鎮范圍內0.8公里污水管網,新建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污水管網1.2公里,截止目前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污水管網已建成。
3、控減畜禽養殖污染,確保無污染入河。全鎮現有畜禽養殖戶101戶,其中:生豬養殖戶61戶,肉禽養殖戶20戶,蛋禽養殖戶20戶。現有的生豬養殖戶均按照“四到位”的要求長期督查、管理,確保無畜禽糞便污染河道。同時通過糞污還田、出售有機肥等形式,提高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蛋禽養殖戶全部與蘇港和順公司簽訂了糞便回收協議,由該公司定期上門回收。本鎮禁養區范圍內的畜禽養殖場進行了調查摸底,登記造冊。截止目前生產馬路河、老斗龍港的5戶養殖戶已經完成評估工作,6月底前拆除到位。
4、嚴格對照責任清單,切實整治河道問題。嚴格落實大豐區區級河道問題整改、骨干河道“三亂”專項整治、斷面水質提升專項行動、清理整治違法設置魚罾魚籪網箱專項行動等通知精神,對照各項行動責任清單,區、鎮、村三級河道同步推進,高標準完成河道整治任務。要求各村強化責任意識、任務意識、時間意識、長效意識,緊扣時間節點,實行屬地管理,任務包干,落實管控措施。水利站、河長辦等部門分工督查到村,一包到底,強勢推進各項河道專項整治任務。截止目前我鎮區級河道問題清單均已整改完畢,魚罾魚籪全部拆除,斷面水質提升工作穩步推進。
鄉鎮河長制工作總結 篇八
鄉鎮“河長清河行動”工作總結縣河長辦:按照市、縣級開展“河長清河行動”工作的總體部署,利用冬春修和河庫枯水季節有利時機,推進清理、整治河庫渠存在垃圾堆積、亂占亂建、亂圍亂堵、亂采亂挖、亂倒亂排等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直接對河湖庫渠造成危害等的問題,清除影響河湖庫渠斷面水質及可視范圍內的積存垃圾。進一步改善水質、美化環境,努力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
一、主要工作情況 對阿布地小河進行巡查,環境衛生保持較好。
在鎮河長辦的統一協調下,各成員單位及集城村委會人員積極行動,對轄區河庫渠范圍開展非法網箱養魚、捕魚整治,打擊在河渠湖庫電、毒、炸、釣魚等違法活動。通過集中清理整治和有效的管護,按照屬地管理和分級負責原則,加強對非法行為的查處,制定行動方案和整治規劃,推進恢復整治,河庫渠水面無垃圾及漂浮物,周邊無垃圾堆放。
各成員單位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采取機械、人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清理,不定時檢查河道是否有傾倒垃圾現象。
二、存在困難和不足 清河行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鎮積極組織河庫渠垃圾清理工作。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與問題:1.部分干部群眾對河道整治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與上級的要求還有距離。
2、部分河道地處居民居住區,人員、建設活動密集,日常管理壓力較大。
3、河道保潔長效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一是群眾對河道保潔意識不高,存在亂丟亂倒的現象;二經濟薄弱村資金投入不足等。
三、下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我鎮將繼續加大垃圾清理力度,同時強化聯合執法,及時發現、制止并嚴厲查處向河道內傾倒垃圾行為,確保河庫渠無可視垃圾。
本文由用戶折月煮酒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zibokaizhi.cn/38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