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视频一区_99精品热_久月婷婷_丁香六月激情_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毛片_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老师

高二物理教案新課 高二學習物理教案(5篇)

高二學習物理教案(5篇)

高二物理課教學設計案例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明確電場強度定義式的含義

2、知道電場的疊加原理,并應用這個原理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在電場中的不同點,電場力F與電荷電量q的比例關系,使學生理解比值F/q反映的是電場的強弱,即電場強度的概念;知道電場疊加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和處理電場問題的一般方法。

重點:電場強度的概念及其定義式

難點:對電場概念的理解、應用電場的疊加原理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流程】

(-)復習回顧——舊知鋪墊

1、庫侖定律的適用條件:

(l)真空(無其它介質);(2)點電荷(其間距r>>帶電體尺寸L)——非接觸力。

2、列舉:

(l)磁體間——磁力;(2)質點間一一萬有引力。

經類比、推理,得: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電場發生的。(電荷周圍產生電場,電場反過來又對置于其中的電荷施加力的作用)

引出電場、電場力兩個概念。本節課,我們主要研究電場問題,以及為描述電場而要引入的另一個嶄新的物理量——電場強度。

(二)新課教學

1、電場

(l)電場基本性質:

電場客觀存在于任何電荷周圍,正是電荷周圍存在的這個電場才對引入的其它電荷施加力的作用。

(2)電場基本屬性:

電場源于物質(電荷),又對物質(電荷)施力。再根據“力是物質間的相互作用”這一客觀真觀,毫無疑問,電場是一種物質。

(3)電場基本特征:

非實體、特殊態——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人體各種感官均無直接感覺)。

電場是一種由非實體粒子所組成的具有特殊形態的物質。

自然界中的物質僅有兩種存在的形態,一種是以固、液、氣等普通形態存在的實體物質;而另一種,就是以特殊形態存在的非實體物質——場物質。

(4)電場的檢驗方法(由類比法推理而得):

無論物質處于什么形態,我們都可以通過一定手段去感知它的存在,只是感知方式或使用工具不同而已,例如:

①生物學中動植物的體系胞可以通過電子顯微鏡(利用其放大作用)來觀察。

②化學中的某些氣體可以通過人體的感官來感知(氯氣——色覺,氨氣——嗅覺)

③生活中電視塔發射的電磁波可以通過電視接收機(轉換為音像信號)來感知。

④物理學中磁體周圍的磁場可以通過放入其中的小磁針來檢驗(磁場對場內小磁針有力作用——磁場的力性)。

⑤物理學中電荷周圍的電場可以通過放入其中的檢驗電荷來檢驗(電場對場內的電荷有力作用——電場的力性)。

2、電場強度

(l)模擬實驗:

下面以點電荷Q(場源電荷)形成的電場為例,探討一下檢驗電荷q在到Q距離(用r表示)不同的位置(場點)所受電場力F有何不同。

實驗結論:通過觀察與分析可以得出,同一個檢驗電荷在點電荷Q形成的電場中的不同位置所受電場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同。因為這個電場力是同一個電場給同一個檢驗電荷的,所以,場源電荷周圍不同位置的電場有強弱之分和方向之別;電場中同一位置,不同電荷所受電場力也不同,但是,電場力與檢驗電荷的電荷量之比卻是一個不變的常量。前者引出電場強度概念;后者點明場強與檢驗電荷無關,而只由電場本身性質決定(電場強度的定義方案也由此而得)。

(2)電場強度(簡稱“場強”):

①定義:放入電場中某一點的電荷受到的電場力和它的電荷量q的比值叫做該點的電場強度,簡稱場強,用符號E表示。

②定義式:E=F/q

③單位:N/C

④電場強度是矢量

同一檢驗電荷在電場中不同的點所受電場力方向不同,因此,場強不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用檢驗電荷所受電場力的方向表征場強方向比較恰當,但是,正、負檢驗電荷在電場中同一點所受電場力方向不同且截然相反,怎么來定義場強方向呢?

回顧定義磁場方向時,檢驗小磁針靜止時N、S極所指方向也是相反的,人為規定:小磁針N極指向為磁場方向,這是人們的一種習慣。電場強度方向的定義也是如此。即規定正的檢驗電荷所受的電場力方向為場強方向。

⑤定義模式:比值法

3、比值法定義物理量

(l)原則:被定義量與定義用量無關。

(2)應用舉例(學生活動):

速度v=s/t。單位時間內發生的位移。v大→運動得快。

密度ρ=m/V。單位體積內所含的質量。ρ大→質量密集。

加速度a=△v/t。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a大→速度變化快。

電阻R=U/I。因果倒置,但已習慣。R大→阻電性強。

場強E=F/q。單位電荷量所受電場力。E大→電場越強。

4、點電荷的電場一—場強定義式的應用

(l)公式推導:

(2)場強特征:

①大?。航鼜娺h弱,同心球面上名點,場強值相等

②方向:正電荷周圍的場強方向一發散;

(3)決定因素:

①大小:由楊源電荷的電荷量Q以及場原電荷到場點之距r“全權”決定,而與檢驗電荷的電荷量q的大小及其存在與否無關。

②方向:由場源電荷電性決定。

例:一點電荷Q=2.0×10-8C,在距此點電荷30cm處,該點電荷產生的電場的場強是多少?

5、電場強度的疊加

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為各個點電荷單獨在該點產生的電場強度的矢量和。

例:如圖所示,要真空中有兩個點電荷Q1=3.0×10-8C和Q2=-3.0×10-8C,它們相距0.1m.求電場中A點的場強。A點與兩個點電荷的距離r相等,r=0.1m。

(四)課堂小結

1、對比法推知電場的存在,比值法定義電場的強度。

2、電荷間相互作用形式與本質之區別

(l)形式上:電荷對電荷的作用——非接觸力。

(2)本質上:電場對電荷的作用——接觸力。(受電場力作用的電荷肯定處于電場中)

3、場強幾種表達式的對比

(l)E=F/q——定義式,適用于任意電場。

(2)——決定式,適用于真空中點電荷形成的電場。

高二物理教案 篇二

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為什么電感對交變電流有阻礙作用;

(2)知道用感抗來表示電感對交變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知道感抗與哪些因素有關;

(3)知道交變電流能通過電容器。知道為什么電容器對交變電流有阻礙作用;

(4)知道用容抗來表示電容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的大小。知道容抗與哪些因素有關。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

(2)培養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去理解、分析新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有志于把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電感、電容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感抗、容抗的物理意義。

教學難點:

感抗的概念及影響感抗大小的因素。容抗概念及影響容抗大小的因素。

教學方法:

實驗法、閱讀法、講解法。

教學手段:

雙刀雙擲開關、學生用低壓交直流電源、燈泡(6 V、0.3 A)、線圈(用變壓器的副線圈)、電容器(103 F、15 V與200 F、15 V)2個、兩個扼流圈、投影片、投影儀。

(一)引入新課

在直流電路中,影響電流跟電壓關系的只有電阻。在交變電流路中,影響電流跟電壓關系的,除了電阻外,還有電感和電容。電阻器、電感器、電容器是交變電流路中三種基本元件。這節課我們學習電感、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二)進行新課

1、電感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

演示:電阻、電感對交、直流的影響。

[來源: ]

演示甲圖,電鍵分別接到交、直流電源上,引導學生觀察兩次燈的亮度(燈的亮度相同。說明電阻對交流和直流的阻礙作用相同。)

演示乙圖,電鍵分別接到交、直流電源上,引導學生觀察兩次燈的亮度(電鍵接到直流上,亮度不變;接到交流上時,燈泡亮度變暗。說明線圈對直流電和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

線圈對直流電的阻礙作用只是電阻;而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除了電阻之外,還有電感。

問題1: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答:由電磁感應的知識可知,當線圈中通過交變電流時,產生自感電動勢,阻礙電流的變化。[來源: ]

問題2:電感對交變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用感抗來表示。感抗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后回答。

答:感抗決定于線圈的自感系數和交變電流的頻率。線圈的自感系數越大,自感作用就越大,感抗就越大;交變電流的頻率越高,電流變化越快,自感作用越大,感抗越大。

線圈在電子技術中有廣泛應用,有兩種扼流圈就是利用電感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制成的。出示扼流圈,并介紹其構造和作用。

(1)低頻扼流圈

構造:線圈繞在閉合鐵芯上,匝數多,自感系數很大。

作用:對低頻交變電流有很大的阻礙作用。即通直流、阻交流。

(2)高頻扼流圈

構造:線圈繞在鐵氧體芯上,線圈匝數少,自感系數小。

作用:對低頻交變電流阻礙小,對高頻交變電流阻礙大。即通低頻、阻高頻。

2、交變電流能夠通過電容器

演示:電容對交、直流的影響。實驗電路如圖所示:

開關S分別接到直流電源和交變電流源上,觀察現象(接通直流電源,燈泡不亮;接通交變電流源,燈泡亮了說明了直流電不能夠通過電容器,交變電流能夠通過電容器。)

電容器的兩極板間是絕緣介質,為什么交變電流能夠通過呢?用CAI課件展示電容器接到交變電流源上,充、放電的動態過程。強調自由電荷并沒有通過電容器兩極板間的絕緣介質,只是當電源電壓升高時電容器充電,電荷向電容器的極板上集聚,形成充電電流;當電源電壓降低時電容器放電,電荷從電容器的極板上放出,形成放電電流。電容器交替進行充電和放電,電路中就有了電流,表現為交流通過了電容器。

3、電容器對交變電流的阻礙作用

演示:電容器對交變電流的影響:將剛才實驗電路中1000 F,15 V的電容器去掉,觀察燈泡的亮度,說明了什么道理?

答:燈泡的亮度變亮了。說明電容器對交變電流也有阻礙作用。(的確是這樣。物理上用容抗來表示電容器對交變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問題2:容抗跟哪些因素有關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后回答。

答:容抗決定于電容器電容的大小和交變電流的頻率。電容越大,在同樣電壓下電容器容納電荷越多,因此充放電的電流越大,容抗就越?。唤蛔冸娏鞯念l率越高,充放電進行得越快,充放電電流越大,容抗越小。即電容器的電容越大,交變電流頻率越高,容抗越小。

電容器具有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頻、阻低頻的特點。

4、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以下幾個問題:

1、由于電感線圈中通過交變電流時產生自感電動勢,阻礙電流變化,對交變電流有阻礙作用。電感對交變電流阻礙作用大小用感抗來表示。線圈自感系數越大,交變電流的頻率越高,感抗越大,即線圈有通直流、阻交流或通低頻,阻高頻特征。

2、交變電流通過電容器過程,就是電容器充放電過程。由于電容器極板上積累電荷反抗自由電荷做定向移動,電容器對交變電流有阻礙作用。用容抗表示阻礙作用的大小。電容器的電容越大,交流的頻率越高,容抗越小。故電容器在電路中有通交流、隔直流或通高頻、阻低頻特征。

5、實例探究

電感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例1】如圖所示電路中,L為電感線圈,R為燈泡,電流表內阻為零。電壓表內阻無限大,交流電源的電壓u=220 sin10t V。若保持電壓的有效值不變,只將電源頻率改為25Hz,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1. 電流表示數增大 B.電壓表示數減小 C.燈泡變暗 D.燈泡變亮

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例2、圖所示是電視機電源部分的濾波裝置,當輸入端輸入含有直流成分、交流低頻成分的電流后,能在輸出端得到較穩定的直流電,試分析其工作原理及各電容和電感的作用。

6、鞏固練習

1、關于低頻扼流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種線圈的自感系數很小,對直流有很大的阻礙作用 B.這種線圈的自感系數很大,對低頻電流有很大的阻礙作用

C.這種線圈的自感系數很大,對高頻交流的阻礙作用比低頻交流的阻礙作用更大

D.這種線圈的自感系數很小,對高頻交流的阻礙作用很大而對低頻交流的阻礙作用很小

2、在圖所示電路中,u是有效值為200 V的交流電源,C是電容器,R是電阻。關于交流電壓表的示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等于220 V B.大于220 V C.小于220 V D.等于零

3、在圖所示的電路中,a、b兩端連接的交流電源既含高頻交流,又含低頻交流;L是一個25 mH的高頻扼流圈,C是一個100 pF的電容器,R是負載電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L的作用是通低頻,阻高頻 B.C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

C.C的作用是通高頻,阻低頻 D.通過R的電流中,低頻電流所占的百分比遠遠大于高頻交流所占的百分比

高二物理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思路

1、教材分析

互感和自感現象是電磁感應現象的特例。學習它們的重要性在于他們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同時對自感現象的觀察和分析也加深了對電磁感應產生條件的理解。

2、學情分析

互感現象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第一個成功試驗就是互感現象。學生前面探究感應電流條件中也做過類似的試驗,已有感性認識。教學要求是知道互感現象。因此教學中教師可做些有趣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知識進行成因分析,明確盡管兩個線圈之間并沒有導線連接,卻可以使能量由一個線圈傳遞到另一個線圈。這就是互感現象

自感現象學生從前面學習的中知道當穿過回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時,會產生感應電動勢,這些結論都是通過實驗觀察得到的,沒有理論證明。但同學們觀察到的實驗都是外界的磁場引起的回路磁通量的變化,善于動腦筋的同學就會產生這樣的思考:當變化的電流通過自身線圈,使自身回路產生磁通量的變化,會不會在自己的回路產生電磁感應現象呢?所以這節課是學生在已有知識上產生的必然探求欲望,教師應抓住這一點。設計探究性課例。自感電動勢對電流變化所起的“阻礙”作用,以及自感電動勢方向的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突破難點,教師應通過理論探究和實驗驗證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為使效果明顯,本人特自制教學儀器。

3、教學設計思路

為突出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應用過程的科學方法,本教學設計采取“實驗體驗 – 理論探究”和“猜想、假設、理論預測、設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相結合的思路分別研究斷電自感和通電自感。以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突出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突出在技術、社會領域的應用,本人設計了讓學生體驗自感觸電,并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估算自己的觸電電壓(約150V),使學生有真實感。學生分組實驗,模擬利用自感點火,使學生知道物理知識的價值。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互感現象和自感現象,以及對它們的利用和防止。

2、能夠通過電磁感應的有關規律分析通電、斷電自感現象的成因,并能利用自感知識解釋自感現象。

3、了解自感電動勢的計算式,知道自感系數是表示線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單位。

4、初步了解磁場具有能量。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人體自感實驗,增強學生的體驗真實感。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2、通過理論探究和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方法。加深對電磁感應現象的理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體驗,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和興趣。

2、理解互感和自感是電磁感應現象的特例,讓學生感悟特殊現象中有它的普遍規律,而普遍規律中包含了特殊現象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根據上述分析與思路確定如下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三、重難點

重點:(1)自感現象產生的原因;(2)自感電動勢的方向;(3)自感現象的應用

難點:自感電動勢對電流的變化進行阻礙的認識。

四、教學方法

本節課教學采用“引導–探究”教學法,該教學法以解決問題為中心,注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其主要程序是:猜想→假設→理論探究科學預測→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實際應用。它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得,而且更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學生的學,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真正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

五、學法指導;課前提出問題,讓學生提前思考,見后。

六、課時分配:2課時;本課時只學習第一課時。

七、教學媒體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互感變壓器;自制自感現象演示儀;干電池;mp3;音箱;變壓器;小線圈;小燈泡;導線若干,

學生用(8人一組):帶鐵芯的線圈;抽掉打火裝置的打火機;干電池(6V);電鍵;導線等。

八、教學流程(第一學時)

(一)互感

情境創設:利用可拆變壓器進行實驗,原線圈接在電源,使副線圈電路中的燈泡發光

提出問題:兩個線圈之間并沒有導線連接,燈泡為什么能發光?

理論探究:引導學生通過已學知識分析,學生思考后解釋原因。

引入課題:互感現象。

1、當一個線圈中電流變化,在另一個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動勢的現象,稱為互感。

互感現象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稱為互感電動勢。

2、應用互感:變壓器;收音機的“磁性天線”。

演示:聲音電信號互感現象,讓互感線圈一個接mp3,一個接音放。

3、減小互感:互感現象可發生于任何兩個相互靠近的電路之間。在電力工程和電子電路中,互感現象有時會影響電路的正常工作,要采取措施屏蔽。例舉數據線。

過渡語:當一個線圈的電流變化時,它的變化磁場在鄰近的電路中激發了感應電動勢,那么它會不會在自身的線圈中也激發感應電動勢呢?

(二)自感

情景創設:讓幾位同學按如圖1“串聯”在電路里,電源4節干電池

操作方法:

。閉合開關前,學生體驗-―――"無感覺";

。閉合開關后,學生體驗-―――"無感覺";

。斷開開關瞬間,學生突然受到電擊-―――"迅速收回雙手”

引入課題四節干電池何以使這么多同學同時受到電擊?學生對此引發的思維疑問和驚奇而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1.電源斷開了,電從何處激發而來?2.是發生電磁感應嗎?3.假若是,能解釋上面的現象嗎?

學生探究,學生交流后解釋原因,Ppt演示。學生估算自己所承受的瞬間電壓。

得出結論1:當電流減少時,線圈中能產生電磁感應現象。感應電流方向與原電流方向相同,阻礙電流的減少,推遲了電流減少的時間。

再次提出問題:電流增大時,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猜想:可能是線圈發生電磁感應現象

假設:假設線圈發生電磁感應現象

理論分析:感應電動勢阻礙電流的增加,電流不會立即達到,只能緩慢增加,即有延時性

鼓勵學生設計實驗:選出學生設計的通電自感實驗電路圖如下?請大家分析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請提出改進方案

分析討論:

方案1如圖甲(無法判斷。不合理)

方案2如圖乙(開關閉合瞬間燈泡能發光。由于燈泡的明暗快慢變化顯示了線圈中電流的變化情況,但是一個燈泡沒有對比,無法說明問題,無法說明問題。不合理)

方案3如圖丙(同規格燈泡,將調到既能看到延時,又能對比,合理)

方案3預測:開關閉合瞬間,燈立即變亮,逐漸變亮的現象

分析原因可知由楞次定律,在通電瞬間,線圈電流增大時,穿過線圈的磁通量增加,線圈中產生生感應電動勢(自感電動勢),它阻礙了線圈中電流的增大,推遲了電流達到常值的時間,因此出現逐漸變亮的現象。這種阻礙有別于阻止。最終達到正常值。

進行實驗,證實猜測。

得出結論2:與預測相同

當電流增加時,線圈中能產生電磁感應現象。感應電流方向與原電流方向相反,阻礙電流的增加,推遲了電流增加的時間。

引出定義:

自感:1.由于導體(如:線圈)本身的電流發生變化而產生的電磁感應現象,叫自感現象。

2、自感現象中產生的電動勢叫自感電動勢。

自感電動勢的作用:阻礙導體中自身的電流變化。

注意:“阻礙”不是“阻止”,電流原來怎么變化還是怎么變,只是變化變慢了,即對電流的變化起延遲作用。

自感的利用與防護:利用:自感現象在各種電器設備和無線電技術中有廣泛的應用,自感線圈是交流電路的重要元件。以后的學習會講到。

例日光燈等;燃氣灶打火制造精密電阻等

防護:變壓器、電動機等器材都有很大的線圈,當電路斷開時會產生很大的電動勢,使開關產生電火花,引起人身傷害,因此電動機等大功率用電器開關把開關浸在絕緣油中,避免出現電火花。

(三)、學生分組實驗:模擬打火裝置或沒有防護措施的電動機開關斷開的情景

(四)、學以致用:問題:1.畫出斷電前后,通過線圈電流

2、斷電時燈泡將做出怎樣的反應?

實驗驗證。

(五)、要點回顧:

要點1無論是外界引起的磁通量變化,還是自身引起的磁通量變化,只要穿過回路的磁通量發生了變化,都能產生感應電動勢(這是我們對電磁感應的進一步理解。)

要點2自感電動勢總是阻礙電流的變化。顯示出“電慣性”其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系為:增反減同

要點3自感的效果是延遲了電流變化的時間

科學方法經歷:猜想、假設、理論推理、設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結束語:上面我們研究了自感電動勢的方向,那么自感電動勢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呢?下一節繼續探究。

(六)、作業,查閱資料,了解電感鎮流器日光燈的構造和分析鎮流器工作原理

(七)教學反思:本節課的課題是《互感與自感》,教學目標順利達成,教學中較好的體現了新課程理念,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較好的突破了教學難點。這節課的設計比較新穎,不拘泥于教材。加強了學生的體驗,互動和探究。實踐證明有很強的可行性。具體如下。

對于互感,我通過變壓器互感使燈泡發光和通過MP3音樂互感使音箱發音,使學生通過看和聽真切的感受到了互感的存在,從生活走向物理,大大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自感部分的教學,我做了較大的改進。書上是直接給出了兩個通電和斷電實驗,而我卻采用了讓學生先做了一個“有驚無險”的斷電自感實驗,使學生體驗深刻,很好的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這個實驗的另一優點是,學生參與面廣,師生互動,且器材易得,改裝方便。

對于通電自感,與教材相比,我也做了很大的改進。把這一內容設計成了探究課。通過猜想、設計實驗、預測結果、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方法,使學生經歷了比較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也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很好地結合起來。

最后,又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利用斷電自感,模擬打火裝置,使物理走向社會,學生感受到了學物理的意義。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學物理的興趣。

高二年級物理教案 篇四

知識與技能:

1、理解點電荷的概念。

2、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和思去向不明,概括出兩個點電荷之間的作用規律。掌握庫侖定律。

過程與方法:

1、觀察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總結的能力。

2、通過點電荷模型的建立,了解理想模型方法,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的途徑,知道從現實生活的情景中如何提取有效信息,達到忽略

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直指問題核心的目標。

情景引入

為了測定水分子是極性分子還是非極性分子,可做如下實驗:在酸性滴定管中注入適當蒸餾水,打開活塞,讓水慢慢如線狀流下,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近水流,發現水流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偏轉,這證明水分子是極性分子,聰明的同學,根據上述素材,你想知道是如何證明水分子是極性分子嗎?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帶正電的一端遠離玻璃棒。而水分子兩極的電荷量相等,這就使帶正電的玻璃棒對水分子顯負電的一端的引力大于對水分子顯正電的一端的斥力,因此水分子所受的合力指向玻璃棒,故水流向靠近玻璃棒方向偏轉。

問題探究

點電荷

走進生活

驗電器的上部是球形的金屬導體,中央金屬箔是指針式的形狀,電荷分布與帶電體的形狀有關,與萬有引力相似,帶電體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帶電體的形狀和大小有關。為了研究的方便,在應用萬有引力定律時,我們引入了質點的概念,利用萬有引力定律就能求出兩質點間的萬有引力大小,如果帶電體也能等效成電荷全部集中在一個幾何點上,研究帶電體間的相互作用力也會變得相對簡單?;仡檶W過的質點概念,你能建立起點電荷的概念嗎?

自主探究

1.點電荷

(1)點電荷是實際帶電體的一種理想化的模型。

(2)一個帶電體能否看作點電荷主要看其形狀和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影響大不大,如果屬于無關或次要因素時,或者說,它本身的大小比起它到其他帶電體的距離小得多,即可把帶電體看作點電荷。

(3)對于帶電體能否被看作點電荷,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使對同一帶電體,在有些情況下可以看作質點,而在有些情況下又不能被看作質點.

2.理想化的模型到簡化,這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1、對點電荷概念的解讀:

(1)點電荷是一個忽略大小和形狀的幾何點,電荷的全部質量全部集中在這個幾何點上。

(2)事實上,任何帶電體都有大小和形狀,真正的點電荷是不存在的,它是一個理想化模型。

(3)如果帶電體本身的幾何線度比起它們之間的距離小得多,帶電體的形狀、大小和電荷分布對帶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在此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帶電體抽象成點電荷,可以理解為帶電的質點。

2、對點電荷的應用:

有一種特殊情況,均勻帶電的球體或均勻帶電的球面,帶電體本身的幾何線度可能并不比它們之間的距離小很多,但帶電體電荷分布具有對稱性,對外所表現的電特性跟一個等效于球心的點電荷的電特性相同,所以均勻帶電的球體或均勻帶電的球面都可以等效為一個球心處的點電荷,就是通常所說的帶電小球。

高二物理教案 篇五

本文題目:高二物理教案:互感與自感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互感現象和自感現象。

2.知道自感現象的利與弊及對它們的利用和防止。

二、預習內容

(一)自感現象

1、自感電動勢總要阻礙導體中 ,當導體中的電流在增大時,自感電動勢與原電流方向 ,當導體中的電流在減小時,自感電動勢與電流方向 。注意:阻礙不是阻止,電流還是在變化的。

2、線圈的自感系數與線圈的 、 、 等因素有關。線圈越粗、越長、匝數越密,它的自感系數就越 。除此之外,線圈加入鐵芯后,其自感系數就會 。

3、自感系數的單位: ,有1mH = H,1H = H。

4、感電動勢的大?。号c線圈中的電流強度的變化率成正比?!?/p>

(二)自感現象的應用

1、有利應用:a、日光燈的鎮流器;b、電磁波的發射。

2、有害避免:a、拉閘產生的電??;b、雙線繞法制造精密電阻。

3、日光燈原理(學生閱讀課本)

(1)日光燈構造:

(2)日光燈工作原理:

(三)互感現象、互感器

1、互感現象現象應用了 原理。

2、互感器有 , 。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互感現象和自感現象。

2.知道自感系數是表示線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單位及其大小的決定因素。

3.知道自感現象的利與弊及對它們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夠通過電磁感應部分知識分析通電、斷電自感現象的原因及磁場的能量轉化問題。

二、學習過程

(一)復習舊課,引入新課

1、引起電磁感應現象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

2、楞次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二)新課學習

1、互感現象

問題1:在法拉第的實驗中兩個線圈并沒有用導線連接,當一個線圈中的電流變化時,在另一個線圈中為什么會產生感應電動勢呢?

2、自感現象

問題2:當電路自身的電流發生變化時,會不會產生感應電動勢呢?

[實驗1]演示通電自感現象。

畫出電路圖(如圖所示),A1、A2是規格完全一樣的燈泡。閉合電鍵S,調節變阻器R,使A1、A2亮度相同,再調節R1,使兩燈正常發光,然后斷開開關S。重新閉合S,觀察到什么現象?(實驗反復幾次)

現象:

問題3:為什么A1比A2亮得晚一些?試用所學知識(楞次定律)加以分析說明。

[實驗2]演示斷電自感。

畫出電路圖(如圖所示)接通電路,待燈泡A正常發光。然后斷開電路,觀察到什么現象?

現象:

問題4:為什么A燈不立刻熄滅?

3.自感系數

問題5:自感電動勢的大小決定于哪些因素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內容。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括,并回答有關問題。

問題6:自感電動勢的大小決定于哪些因素?

4.磁場的能量

問題7:在斷電自感的實驗中,為什么開關斷開后,燈泡的發光會持續一段時間?甚至會比原來更亮?試從能量的角度加以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

(三)實例探究

自感現象的分析與判斷

【例1】如圖所示,電路甲、乙中,電阻R和自感線圈L的電阻值都很小,接通S,使電路達到穩定,燈泡D發光。則 ( )

A.在電路甲中,斷開S,D將逐漸變暗

B.在電路甲中,斷開S,D將先變得更亮,然后漸漸變暗

C.在電路乙中,斷開S,D將漸漸變暗

D.在電路乙中,斷開S,D將變得更亮,然后漸漸變暗

【例2】如圖所示,自感線圈的自感系數很大,電阻為零。電鍵K原來是合上的,在K斷開后,分析:

(1)若R1R2,燈泡的亮度怎樣變化?

(2)若R1

(四)反思總結:

(五)當堂檢測

1、無線電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在無線電技術中常有這樣的要求:一個線圈中電流變化時對另一個線圈中的電流影響最小,如圖所示,兩個線圈安裝位置最符合該要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如圖所示電路,線圈L電阻不計,則 ( )

A、S閉合瞬間,A板帶正電,B板帶負電

B、S保持閉合,A板帶正電,B板帶負電

C、S斷開瞬間,B板帶正電,A板帶負電

D、由于線圈電阻不計,電容被短路,上述三種情況電容器兩板都不帶電

3、在下圖電壓互感器的接線圖中,接線正確的是( )

高二物理教案:互感與自感答案:1.D 2.D 3.B

課后練習與提高

1.下列關于自感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自感現象是由于導體本身的電流發生變化而產生的電磁感應現象

B.線圈中自感電動勢的方向總與引起自感的原電流的方向相反

C.線圈中自感電動勢的大小與穿過線圈的`磁通量變化的快慢有關

D.加鐵芯后線圈的自感系數比沒有鐵芯時要大

2.關于線圈的自感系數,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

A.線圈的自感系數越大,自感電動勢一定越大

B.線圈中電流等于零時,自感系數也等于零

C.線圈中電流變化越快,自感系數越大

D.線圈的自感系數由線圈本身的因素及有無鐵芯決定

3.如圖所示,L為一個自感系數大的自感線圈,開關閉合后,小燈能正常發光,那么閉合開關和斷開開關的瞬間,能觀察到的現象分別是 ( )

A.小燈逐漸變亮,小燈立即熄滅

B.小燈立即亮,小燈立即熄滅

C.小燈逐漸變亮,小燈比原來更亮一下再慢慢熄滅

D.小燈立即亮,小燈比原來更亮一下再慢慢熄滅

4.如圖所示是一演示實驗的電路圖。圖中L是一帶鐵芯的線圈,A是一燈泡。起初,開關處于閉合狀態,電路是接通的。現將開關斷開,則在開關斷開的瞬間,通過燈泡A的電流方向是從_____端經燈泡到_____端。這個實驗是用來演示_____現象的。

5.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燈泡A1、A2的規格完全相同,自感線圈L的電阻可以忽略,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當接通電路時,A2先亮,A1后亮,最后A2比A1亮

B.當接通電路時,A1和A2始終一樣亮

C.當斷開電路時,A1和A2都過一會兒熄滅

D.當斷開電路時,A2立即熄滅,A1過一會兒熄滅

6.如圖所示電路中,A1、A2是兩只相同的電流表,電感線

圈L的直流電阻與電阻R阻值相等。下面判斷正確的是 ( )

A.開關S接通的瞬間,電流表A1的讀數大于A2的讀數

B.開關S接通的瞬間,電流表A1的讀數小于A2的讀數

C.開關S接通電路穩定后再斷開的瞬間,電流表A1的讀數大于A2的讀數

D.開關S接通電路穩定后再斷開的瞬間,電流表A1數等于A2的讀數

7.如圖所示,L是電感足夠大的線圈,其直流電阻可忽略不計,D1和D2是兩個相同的燈泡,若將電鍵S閉合,等燈泡亮度穩定后,再斷開電鍵S,則 ( )

A.電鍵S閉合時,燈泡D1、D2同時亮,然后D1會變暗直到不亮,D2更亮

B.電鍵S閉合時,燈泡D1很亮,D2逐漸變亮,最后一樣亮

C.電鍵S斷開時,燈泡D2隨之熄滅,而D1會亮一下后才熄滅

D.電鍵S斷開時,燈泡D1隨之熄滅,而D2會更亮后一下才熄滅

高二物理教案:互感與自感答案:1.ACD 2.D 3.A 4.b a 5.C 6.BD 7.AC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帶來的5篇《高二學習物理教案》,能夠給予您一定的參考與啟發,是我的價值所在。

本文由用戶楓葉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zibokaizhi.cn/22144.html

(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操com| 狠狠干欧美 |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久久久一区二区 |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国产视频 | 久久三区 | 日韩第一区 |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国产 |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日本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欧美精品色网 | 久久精品国产99 |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 亚洲成人综合在线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麻豆成人在线 | 亚洲www永久成人夜色 |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 亚洲天堂av网 | 成人1区2区| av网站观看 | 亚洲综合99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四区 | 午夜视频黄| 日韩高清在线一区 | 成人在线观看免费 | 特级淫片女子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二三 | 亚洲精品日韩综合观看成人91 |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 |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福利 | 在线一区观看 | 在线观看 亚洲 |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 | 久久久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