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作文600字 篇一
正月十四那晚,我失眠了。總是盼著、盼著連最熱鬧的春節都度過了,可我為什么還會失眠呢?
元宵真熱鬧,鬧在"景象"!早上,我起來時,漫不經心地洗漱完,信步到了陽臺,我被一番景象驚住了。更準確的說是被窗外的景象驚住了。窗外處處張燈結彩,使人有煥然一新的感覺。每棵樹之間都懸掛著幾盞如火焰般火紅的燈籠,每隔一兩米便有一盞,排列得整齊有序。從高處俯看街道,盞盞燈籠猶如一條長龍盤踞在那兒,雄偉壯觀。一陣微風徐來,燈籠便來回擺動,如同巨龍微微扭動身子,煞是美麗壯觀。啊!元宵真與平日不同哇!
元宵真熱鬧,鬧在"吃食"!在元宵節這一天,飯桌上都擺滿了各種美味佳肴,其中也少不了我至愛的"湯圓"了。每當湯圓一出鍋,我和哥哥便不約而同地跑出房間,直奔餐廳,頓時狼吞虎咽,風卷殘云,湯圓就很快見底了,我哥倆兒也吃了個肚圓。啊!元宵節真與平日一樣哇!
元宵真熱鬧,鬧在"玩耍"!這一天,人們吃完晚飯,就會出現在大街小巷里,他們大都是出門玩耍。在廣場上、馬路邊、游樂場,開開心心地暢游著。有的三人一伙地湊在一起談天說地,談古論今;有的五人一群地聚在一處玩耍,開玩笑;還有三三兩兩地去逛花燈,邊看邊嘖嘖稱贊。還有一位兩鬢如霜的老爺爺穿梭于花燈之間,豎起大姆指點贊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啊!元宵真與平日大不一樣哇!
元宵真熱鬧啊!每每憶起,總有一種不舍與開心,這怎能不令我失眠呢?
節日作文600字初 篇二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自古以來便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
元宵節少不了要吃湯圓。湯圓,也被北方人稱為元宵,這也許就是這個節日名字的由來。每當元宵節來臨之際,家家戶戶煮上一小鍋湯圓,一掀起鍋蓋,那滿是芝麻和糯米的香味便彌漫在屋子里,透亮的水汽中夾雜著甜蜜的味道。湯圓順著鍋勺輕快地滑入碗中,再在湯圓上方撒下桂花,一碗湯圓就做好了。輕咬一口湯圓,先是軟嫩的糯米,后是香甜的黑芝麻,甜軟的湯圓在舌尖舞動身姿,味蕾不自覺地綻放著節日之花。
在北宋時期,市坊不再分開,節日也更加熱鬧起來。通過那一卷卷古畫籍,元宵節的喜慶愉悅之感在我眼前生動地展現。街市上各茶館酒肆門口擺上了五色炫麗的花燈,身著華服的人們漫步在花燈下,五彩斑斕的燈光倒映在河道上,呈現了一副祥和的景象。而到了如今,雖然沒有古時那樣大街小巷的花燈,但是各大公園里都掛上了大大小小象征元宵節的花燈,就連樹枝上也纏滿了霓虹燈。到了夜晚,花燈在夜幕下閃閃爍爍,如滿天星輝。原本寂靜的湖面上也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花燈。透過湖面我看到了和宋代一樣的節日盛景。吃過晚飯的人們在公園里散步,聊聊家常,談談心事,有的會猜猜燈籠下掛著的燈謎。
在上元節,人們依舊彰顯了節日的美好。望著那一碗湯圓,那一盞花燈,耳畔回蕩著人們的歡歌笑語。如今,這盛世年華,元宵節被傳承下來并發揚光大,人們能在春節后再一次感受到元宵節的盛大喜慶,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上元節象征著一年的結束,也象征著新的一年的開始。我們從現在開始,去銘記,去傳承,去發揚,讓這盛世元宵,永遠如我們所愿……
節日作文600字初 篇三
石塘的春節是我所知道的最熱鬧的節日。
每年的春節,最無法忘卻的一項節目便是扛臺轎。各色的嬌子繞著五彩的燈泡,在鑼彭喧天中繞著一個又一個村莊走過,成了夜色中一排燦爛的星。
我手中拿著的是紅糖龜,身上穿著是火紅的過年衣服,捥著的是奶奶的手,臉上掛著的是欣喜的笑容,眼里反射的是臺轎的向往與興奮。嬌子上坐著的小孩穿著戲服,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抹色彩。而在這“傳統”之下,是4個四五十歲的大叔的臂膀。整個游行過程中他們都將一同馱著這上百斤重的嬌子,在這“傳統”背后,是村里女人們花幾百個小時的布置與化妝。他們一同傳承了這個傳統,讓他在今日仍能夠綻放色彩。
其次便是舞獅。在一個廣闊的空地中央,總有一紅一白兩只獅子在春節的夜晚起舞。它們時而昂首,時而轉身,時而將憨厚的面孔拱到圍觀的群眾的面前。縱使場面再壯觀,人們也與舞者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不論大人或小孩,都不曾多向前半步,這是已經約定俗成的規矩和教養。
過了上半夜的熱鬧,仍有下半夜的市場,村落外已是夜色如漆,而村內仍是燈火通明、繁華一片。這是花燈的功勞。每一個小攤上都擺著、掛著各色各樣的燈籠。有動物的、有水果的、有提著的,有拉著能像小車一樣走的。小孩子們都要拉著家人買幾個,即使倒在地上哭鬧,丟了面子仍愿換一盞花燈。除了花燈,還有賣各種面具的。女孩子只挑好看的,男孩子只要“奧特曼”樣式的。
雖然石塘的春節并不多樣,但它的多彩不同尋常,它在我心中的記憶更無可替代。
以節日為話題作文600字初 篇四
謝喬宇
又是一個冬日的清晨。
我端坐在桌前,望著面前如小山般的作業,心中的悵惘也如同這書一樣越積越多。
家人暫時還未起床,平日不睡懶覺的媽媽今天還在補覺。每到過年的這幾天,她就格外喜歡熬夜網購;問問她這是在干什么,答道:“那是在為家里做物資補給。”
窗外還未全亮,但已經可以看到一縷曙光。從窗外往下看,是一棵高大的枇杷樹。上面的果子早已被摘光,只有一片片毛茸茸的長葉子在干而冷的風中搖曳著,相互摩擦發出沙沙聲,好像前天晚上樓下的小孩拿著甩來甩去的火花棒的燃燒聲。只不過,樹葉的聲音相比之下更為柔和,讓人好像跌進了一個森林的夢。周圍的樹用輕柔的沙沙聲為我演奏著最舒緩的交響樂。
天邊漸漸發出白光,好像被一點一點打開的寶箱,里面裝著閃閃發光的寶石。懷著一種期盼,我爬上頂樓的小花園,趴在欄桿上,注視著地平線。昨天坐在飯桌上看著奶奶把倒扣在盤子上的碗揭開的我,也是這樣的吧?對未知的無限期盼,讓節日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是那么精美。
好久沒有和家人一起吃飯了吧?也是,學業負擔沉重不失為一個完美的借口,但與家長們一直以來的相對無言,恐怕才是我的心結之所在。
多少次考試后,父母那失望外加一絲不爽的表情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里;又有多少次,在回家的汽車后座上黯然神傷;多少次坐在空蕩蕩的房間里獨自沉思。盼望著來自家人的關心卻又親口拒絕的矛盾,在我身上重合了。
天早已大亮,我仍是獨自一人坐在天臺上。樓下傳來了奶奶的喊聲:
“吃餃子啦——”
節日初二作文600字 篇五
4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噴牛奶節。據全國統計,噴牛奶節已成為全鎮最受歡迎的節日。4月14日,我準備了好幾瓶牛奶,噴別人給予祝福。
噴牛奶節早上,我換好衣服,拿著幾瓶牛奶走出家門。“嘩啦嘩啦”,一股強大的水流噴到我的臉上,我擦干臉,環顧四周。原來是一個八歲的小孩埋伏在我家門口,趁我不備偷襲我!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不報仇非君子也!連個小孩都敢襲擊我,吃了熊心豹子膽嗎?
我向他沖去,小孩扭頭就跑。我邊跑邊“發射”牛奶,但被他靈活地避開了。小孩鉆進人群,跑得比兔子還快。我剛想追,后面一個小孩又給予我了一個大大的“祝福”,送完又跑了。
我氣急敗壞地走回家,翻箱倒柜地找出一把水槍,將牛奶注進去。“嘿嘿,你們用瓶子我用槍,我倒要看看誰敢給我祝福?”我這么想。
我走出家門,又是那個八歲的小孩偷襲我。他又落荒而逃。到我報仇雪恨的時候了,我舉起槍,二話不說地沖過去,“颼颼”就是兩槍。兩道白色的牛奶像離弦的箭似的,正好來了個“黃金爆頭”。他轉過身,大罵:“誰啊,敢給本大爺祝福?”我沒應他,用槍瞄準了另一個人,給了他三倍的祝福。哈哈,武器先進就是爽,辦事太容易了!
據說,在春秋時期,蔡桓公染上了病,名醫扁鵲對他說:“大王,您的病十分獨特,需每天用牛奶沖身體30次,堅持2個月,病才能好。”蔡桓公很驕傲,不信其言,他就病死了。大臣為了紀念扁鵲,就將今天——4月15日命名為噴牛奶節。
怎么樣,噴牛奶節有趣又獨特吧!
節日初二作文600字 篇六
想起今年的端午節,真是令人難忘。
一大早,媽媽就帶我到菜市場去選購粽子的材料,豬肉、糯米、粽葉、香腸、咸蛋黃……回到家,媽媽先把粽葉洗干凈,用開水泡一下,我問媽媽:“為什么要用開水泡一下。”媽媽說:“泡了以后,粽葉就軟了,包的時候不會壞掉。”接著,媽媽把米洗干凈,倒在面盆內,放一點鹽,又到一點醬油,然后把拌拌均勻。
一切準備好了。我看媽媽包粽子時,真的也好想學一學,可是媽媽說我還太小,拿不住粽子,唉!我只好在旁邊看媽媽包粽子。只見媽媽取出三張粽葉,把它連起來,就變成一張大粽葉了,再把它卷成一個喇叭,一頭尖尖的,米放進去不會漏出來,另一頭是一個大口,然后放一點米,一塊香腸,再放一點米放一個蛋黃,再放點米,然后用粽葉卷一下,把大口封住留一個小口,再放一塊肉,放一點米用大拇指把米塞緊,另外再加一張粽葉八口封住。最后用繩子把它扎緊,一只粽子就包好了。媽媽說:“這是小腳粽子。”我拿在手里看。嘿!還真像一只小腳。
粽子包好了,媽媽用高壓鍋燒粽子,家里到處飄溢著粽葉的清香味。我們一邊品嘗著美味可口的粽子,一邊聽爸爸給我們講端午節的由來:在戰國時代,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他學問淵博,受到楚王德重用。可是,有些奸臣嫉妒他的才能,故意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懷王死后,屈原就被放逐到長江以南。他眼見國家日益衰敗,各希望全體國民振作起來,就抱石跳進汨羅江自盡,一死相諫,那天正是農歷的五月五日。
聽完故事后,我感慨萬分,難怪屈原如此受后人的景仰,今年的端午節,我不但品嘗了好吃的粽子,更高興的是還了解了愛國詩人屈原,這真是一個意義非凡、令人難忘的端午節。
本文由用戶唯憾夢傾城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zibokaizhi.cn/2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