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三角形》 篇一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三角形的特征并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2、培養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養對圖形的興趣和數學活動常規。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找各種形狀的物品2.展示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游戲口吻引出三角形:有個圖形寶寶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圖形寶寶嗎?
二、展開
1.趣味練習找相同形狀采用游戲法引導幼兒在眾物品中尋找三角形的物品。
2.引導幼兒觀察三種三角形的共同特征,發現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3.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1)引導幼兒從圖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別數出邊、角的數量,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2)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三角形像什么。
4.通過游戲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
(1)游戲“猜猜我是誰”?
組織幼兒根據圖形漸漸露出部分猜測出圖形,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圖形特征的認識。
(2)ppt圖形幼兒從各種食物中找出三角形食物。(三明治,比薩。)5.引導幼兒觀察并找出活動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活動延伸教師小結后,請幼兒到生活環境中進一步尋找三角形的蹤跡。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三角形》 篇二
活動目標:
1.以閱讀的方式,讓幼兒在看看、說說、做做中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初步了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運用。
3.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PPT、圖片若干、牙簽、棉棒活動過程:
(一)看PPT,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小朋友,看看圖片中有什么?哪一種圖形是最多的?是三角形最多。
2.看三角形圖片。
你們怎么知道他是三角形的呢?明確三角形概念,我們來一起數一數它有幾條邊,幾個角。
(二)觀看PPT,理解快樂的三角形。
圖片上有一個三角形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快樂,它非常喜歡幫助別人。
1.一天快樂去旅行,在路上看到熊貓寶寶在哭,快樂問"小熊貓,你哭什么啊?"小熊貓說:"我蓋房子,但是你看我沒有屋頂。"這時快樂寶寶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你們看三角形寶寶行到了什么好辦法呢?哦,原來三角形快樂變成了屋頂。
2.三角形快樂告別了熊貓寶寶繼續旅行,這時候看到一個小花狗正在河邊發愁,三角形快樂走過去問:"小狗弟弟你們怎么了?"小花狗說:"我想要搭一座橋過河的,但是你看,我搭不出來了。"三角形快樂靈機一動又想出一個好辦法。小花狗高興的過了橋。三角形快樂想出了什么好辦法呢?
3.三角形快樂告別了小花狗,又繼續旅行了,這次他來到了海邊,他到一只小黃雞在海邊發呆,三角形快樂問:"小黃雞你怎么了?"小黃雞說:"我要去航海,但是我的木筏沒有帆,出不了海怎么辦呢?"這時三角形快樂靈機一動又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小黃狗開心的航海去了。三角形快樂做了什么?
4.三角形快樂他告別了小黃雞又繼續旅行了,這次他跑到了一位小朋友的身上,你們看他跑到了小朋友的哪里呢?
總結,三角形寶寶真實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寶寶,幫助了這么多好朋友。我們也要向他一樣做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三)結合生活中的經驗說說還有什么地方時三角形。
三角形真是本領大,我們在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看到了三角形寶寶呢?
(衣架、自行車、蘑菇、金字塔···)(四)做一做三角形1.我給你們準備了牙簽和棉棒請你們用三根棉棒或者牙簽拼出一個三角形,拼好后請你們再拿一根棉簽看看怎么樣拼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幼兒操作。
2.請你也來試試用牙簽和棉棒搭出三角形的東西,這個東西一定要帶三角形,比一比誰搭的東西最多?給你五分鐘時間。
3.集體觀摩。你們做了許多三角形的東西,真不簡單。我們回家也來拼一拼,讓爸爸媽媽也來看看我們的本領吧!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設計我能夠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確定活動目標和活動形式。由于幼兒直覺行動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年齡特點,整個數學活動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在動手的過程中親自感知、探索、總結。
中班幼兒在圖形認知方面僅限于簡單的圖形分割與拼合,因此在孩子們開展了三角形二等分的經驗基礎上,設計了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活動,進一步了解各圖形的分割與拼合。活動中采取游戲情景法引入數學活動內容,利用為喜羊羊過生日,結合了幼兒的興趣和已有經驗,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孩子們一看到喜羊羊等圖片,情緒十分高漲。針對中班幼兒我設計了一個問題情境“給喜羊羊分生日蛋糕,怎樣能夠分得一樣大”,請幼兒集思廣益,幫助喜羊羊想辦法,孩子們操作的熱情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
通過兩次探索操作,幼兒充分感知正方形圖形二、四等分與拼合,感知和理解圖形間的關系以及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兩次操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并且教師結合幼兒的操作進行小結,幫助幼兒梳理經驗認識。孩子們到底是否掌握了對正方形圖形二、四等分和拼合的理解呢?我又通過一個“和圖形娃娃做游戲”的環節,引導幼兒將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在游戲的設計中,我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小困難,引導幼兒能夠用所學到的知識經驗解決這些困難。
最終,幼兒將生活中的知識又運用到生活中,活動的設計比較完整。為了能夠突出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我重點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活動中提問的設計。在這次數學活動中,我設計的提問具有一定的啟發性,既能夠引導幼兒按照一定的目標思考問題,又能夠激發每個幼兒求異的思維方式,為幼兒在思維上拓展了空間,鼓勵幼兒和別人想的不同,如進行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提問:怎樣能夠把蛋糕分成一樣大的兩(四)塊呢、還有別的方法嗎等。
第二,操作活動后鼓勵幼兒交流。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正是顯示思維差異性的時候,教師作為一名觀察者和指導者一定要了解幼兒的操作特點和思維特點,在操作活動后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進行方法和經驗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學到別人的經驗,這對每一名幼兒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而且教師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的思考,他們會努力展現自己的想法,與別人分享。
第三,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在教師的引領下,孩子們在一次教育活動中能夠學到一定的知識,而知識的作用正是“學為所用”,因此孩子們能將所學的知識得以運用十分重要。
所以我在活動中設計了一個運用知識的游戲環節,鼓勵幼兒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此次數學教育活動只是拉開了圖形分割與拼合的序幕,我們還會相繼開展圓形、半圓形等圖形的分割與拼合活動,引領幼兒在圖形學習的領域里探索,為幼兒提供操作、探索與創新的機會,促進幼兒動手、語言和思維等各方面的發展。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三角形》 篇三
課程分析:
圖形在孩子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大班的孩子已能用常見的幾何形體有創意的拼搭和畫出物體的造型,《貪心的三角形》是偶然間給孩子們講的一個繪本故事,我發現孩子們對這些圖形非常感興趣,于是我抓住了他們的這個興趣點,設計了本次活動。它借助了一個“三角形增加邊增加角”的這個故事為線索導入,環環相扣,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
為了滿足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聽聽、看看、猜猜、玩玩等不同途徑,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并掌握有關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滿足幼兒探索、發現、嘗試創作的欲望,故設計本節教學活動的目標如下:
1.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感受三角形的特點。
2.在三角形的基礎上,增加邊增加角變成四邊形、五邊形。
3.感受認識圖形的樂趣,積極思考,樂于參與。
課程準備:
物質準備:PPT,彩條、魔法棒、圖形統計表、記號筆若干。
經驗準備:事先幼兒知道什么是邊、什么是角。
課程過程:
一、游戲導入;認識三角形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你們知道里面藏著什么秘密嗎?
2、教師念兒歌:奇妙口袋東西多,讓我先來摸摸,摸出看看是什么?
3、介紹三角形。
二、游戲鞏固:
1、游戲:找一找
師出示背景圖,請幼兒聯系生活經驗,交流討論說出三角形物品。
2、互動游戲:教師講述找尋人身體可以出現的三角形。
師:那我們來和三角形做個游戲吧!利用我們的身體可以怎么擺出三角形呢?
二、講述故事《貪心的三角形》
在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增加邊增加角變成四邊形、五邊形。
1.認識四邊形
(1)三角形變四邊形。
(2)出示各種四邊形,請幼兒集體說出他們的名稱。
師:白板阿姨給我們帶來了好多的四邊形,你們認識他們嗎?
(3)尋找四邊形。
2.認識五邊形
(1)四邊形變五邊形。
(2)尋找生活中的五邊形。
師:新生活太奇妙了,五邊形又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哪里呢?
三、操作、記錄(提供圖形統計表)
1.請幼兒扮演小小圖形轉換官,用彩條把拼的圖形貼在卡紙上,并將拼的圖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在統計表上記錄下來。
2.師幼交流評價作品。
四、游戲開火車結束活動。
課程反思:
針對本次活動我覺得值得反思的地方是:對于活動中個別活動積極性不高的幼兒引導還不夠,沒能讓他們大膽的交往,融入游戲及教學活動中,應多關注個別差異的幼兒。其次中間的數學操作,師幼交流評價作品環節,沒有很好的讓幼兒參與到評價中來,只肯定了表現好的幼兒,沒有針對存在的突出現象,如:個別幼兒沒有操作正確,沒有進一步探討其背后的原因,并商量解決的辦法。
角形 篇四
三角形
點擊瀏覽該文件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4篇《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三角形》》,希望可以啟發您的一些寫作思路,更多實用的范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我。
本文由用戶海底星空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zibokaizhi.cn/21735.html